晋末多少事

第一七一四章 刘牢之的条件 (3 / 5)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淮东的驻军应当在一两万上下,而且这只是直属于大司马的兵马,再加上各地的郡兵、乡兵以及世家们自己收拢起来的部曲,人数恐怕更是能达到三四万······”

        “三四万头猪,永远都是猪。”谢玄直接打断了刘牢之,打量着他,“若真是三四万强兵悍将,恐怕你我都要寝食难安了,如何还有胆量在这里觥筹交错,谈论如何切断敌军粮道?

        两淮本地真正的强兵悍将,其实都在两淮将门的掌控之中,少将军麾下的士卒,想要击破这些本地世家部曲,岂不是易如反掌?”

        两淮将门和本地世家一向不对付的根本原因,除了文武之间本来就在资源、权力上分配所得不同,很容易产生的矛盾之外,自然还因为两淮的大部分可战兵马都掌握在将门的手中,而将门在历次战事之中皆有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听从朝廷的指挥北上,又或者在上一次鲜卑人南下的过程中力自保——其实那一次主要还是因为中了鲜卑人的声东击西之计,被鲜卑人从淮东钻了空子,但终归也是因为将门把大部分兵马和水师都放在了其根基所在的寿春附近——可以说两淮的兵马,本地世家一直眼馋却插不上手,再加上将门这些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导致本地世家对将门怀恨在心。

        世家们一直在招兵买马,打造自己的军队,意图和将门抢占地盘和田地。

        这引起了将门的强烈不满,作为将门代表的刘牢之,自然也要对本地世家采取反制手段。

        既然本地世家已经投靠了桓温,那么刘牢之就不可能也投向桓温,重新摇摆到都督府这边,情理之中。

        率军切断淮东的粮道,并且给本地的世家一个深深的教训,这样既能够除去自己面对的威胁,又能够向杜英献上一份投名状,再一次证明自己这个墙头草也具备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