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刘骁

第212章御赐黄马褂 (1 / 9)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这一幕是纳兰眼前出现的幻觉,根据刘骁提供的历史真实情况,被打死的是德国公使克林德,他的死使得这场战争完全失去了缓和余地。

        而纳兰就是为了制止这次事件而特地在此蹲守。

        如今的北京城,可以用无政府状态来形容,而且更加混乱和吊诡,世人皆知,庚子国变的核心是列强在北京的使馆区被围困了五十天,直到天津来的国联军解围,后来还拍了电影来纪念,似乎是大清野蛮无礼,对外交人员下手,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在前日,大清总理衙门提出,鉴于北京治安恶化,派军队护送东交民巷的外交使团前往天津,而德国公使克林德正要去总理衙门抗议,他们拒绝前往天津,坚持留在北京。

        这是刘骁告诉纳兰的,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就有意思了,两方已经处于开战状态,但所在国政府还要保全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派军护送他们去列强军队驻扎的天津,这本是大国风范,仁至义尽,可外交人员却执意赖着不走,区区几百人宁愿待在充斥着义和团的北京,也不愿意去相对安全的天津,这是何道理。

        这又绕了回去,大清朝廷已经失去了对自家的官员军队百姓的掌控力,从上到下都呈现出一种摇摆不定的暧昧态度,洋人是怕义和团,但也怕在途被清军团灭,他们根本不相信清军会真的保护自己,义和团来了怎么说,国式的智慧让他们吃了很多亏,宁愿待在东交民巷的临时工事里,也不愿意出城冒险。

        这么多洋人在京城里待着,就像狗窝里放着的包子,义和团并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他们一定会去攻打,打仗就会死人,死了洋人,列强就一定出兵,出兵朝廷就扛不住,所以至少目前慈禧太后的意思是真的想把这批烫手山芋送出去。

        “大人,来了。”耳畔有人提醒,纳兰从思绪抽身出来,下令士兵锁街,分隔即将发生冲突的两方。

        金鳞军的打扮与清军迥异,与义和团更是截然不同,头顶范阳笠,身披清凉透风的麻布战袍,皮护肩,皮悍腰,手持汉阳造,脚蹬步靴,土洋结合,造型奇特,但是在群魔乱舞的北京城,这已经无法引起大众的注意了,光天化日之下关云长猪戒满街走,还差你这点么。

        克林德听翻译说前方有军队封锁,掀起轿帘看去,看到这些古典造型的士兵,还以为是董福祥的甘军来找麻烦,便拿起手枪扳动击锤,凶光四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