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

第一千一百零四十四章 附庸之战 (3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马拉塔人是英国的盟友,马拉塔8000万人的广阔市场对英国全面开放的,每年英国都能向马拉塔倾销近千万英镑的货物,从马拉塔吸纳数百万英镑的利益。而马拉塔帝国如果损失惨重,英国人的利益也必然受损。

        只是事有缓急,英国在马拉塔帝国的利益虽然很大,可为了能在必要时候安抚好中国,该舍去的时候也必须是要舍去的。

        实际上,从陈汉立国,中英贸易迅猛发展之后,中国从英国人身上得到的许多好处,都是英国人在挑衅了中国人后不得不拿出来的‘补偿’。

        之前陈汉进入印度是如此,之前陈汉进入北美洲北区的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现在英国人舍弃马拉塔帝国的利益又是如此。

        英国人一次次的动坏心眼,然后一次次的被敲脑袋,还要在被敲打之后再去赔礼道歉,也是抖m了。

        几百名英国基层军官和军士长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部分的马拉塔精锐军队的眼中了。虽然对于这些军官中的很多人来说,马拉塔人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在这里他们连独立生存都很困难,如果丢失了自己的翻译。但在马拉塔人眼中,他们却是高贵的。

        万恶的种姓制度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分标准,肤色的深浅,越浅的肤色人越高贵——虽然不一定准。而这些英国人,一个个可都是标准的白人。

        乔治·布莱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甚至会说几句孟加拉语,但是对于马拉塔语,纵然这两门语言是属于一地地理区域的,可乔治也鸟都不懂一句。

        印度各邦的土著语言种类繁多,这是制约印度发展和统一的一个大障碍,同时这也是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不是国家名称的最直白之证据。而且在印度从没有官话这么一说,印地语的覆盖面积虽然不小,但也就是这样了。

        比方说,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咁肃,陕覀,晋省,中原的人到同在黄河流域的齐鲁或津门去工作,工作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不会与当地人有任何障碍。因为只是方言口音的问题,调整一下,适应一下就解决了。陕甘宁人到上海江浙一带吴语区打工,也不会有任何麻烦,因为那里说普通话也能满足工作生活的需要。陕甘宁人到广东打工,也一样没有问题,看看港岛的店员为了做生意都学会了说马马虎虎的普通话,就知道在广东,普通话已经在广东本地人里头普及了,只有老人家,可能还只是一口广东话。这样的事情放到古时候的中国那就是‘官话’,可是放在这个时候的印度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在21世纪的印度也是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