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完美时代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正式上映 (2 / 7)
“像安妮这个角色,她对感情的选择,对这个人物来说,未必就一定是残忍的,也许强迫她忘记心中所爱、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才是真的残忍,就像朴树那首《白桦林》唱的那样,年轻的爱人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死沙场,女孩子直到白发苍苍也依旧对他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即便到了人生的弥留之际,想的还是那个人,以及那片白桦林。”
陈婉赞同的点点头,又问:“李总,这部电影很快就要上映了,你对票房有多大的期待?”
李牧说:“我希望《飞虎队》的票房能够超越《泰坦尼克号》,不过具体能到多少,还得市场去实际考核。”
说着,李牧又嘱咐一句,道:“对了,我想跟所有观众说的一件事情,是这部电影的所有净利润,将全部拿出来成立一支抗战电影基金,专门用来支持国内的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拍摄抗战题材的电影,而基金投资所产生的利润,也将继续用来投资更多的抗战电影,我承诺绝不挪用其中的一分钱。”
李牧压根就没想过靠拍《飞虎队》这样的电影赚钱。
他真正想做的,是把华夏抗战通过大荧幕呈现给全世界,让人们知道华夏人民在那个年代的付出和牺牲。
但是,想做到这一点,光靠一部《飞虎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要调动所有电影人的积极性。
华夏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但是大荧幕电影很少,究其原因,无非是功利二字。
拍抗战电视剧,成本低、销路好,而且审查相对宽松,所以大家就你追我赶的拍,拍了一大堆神奇的抗战神剧,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加特林武装三蹦子、手榴弹干飞机、包子手榴弹,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那些不对历史负责任的编剧、导演批量制造出来;
而抗战题材的大荧幕电影,想拍好了投资必然很大,而且题材没有商业片卖座,几个人演一部公路喜剧,就能拿下十几二十亿票房,还有谁愿意费力的拍抗战电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