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最强野心家

第二十三章:整军备战(七)筹措军费 (1 / 5)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在这个商品经济还不算太发达的春秋时代,粮食才是民间最硬的通货。所以步徙们的薪俸也全都是以粮食的形式来结算发放的。

        按照于正招兵时的承诺,入伍即可领取一次性的入伍补贴,当时于正定的安家费是粮食三石。

        春秋时代各国的度量衡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于正采用的是此时各国商人间较为通用的计量方法“石”。同样的,西方国家秦国的“一石”和东方国家齐鲁的“一石”,重量也不完全一样,这就只能因地就宜了。目前山东各国的“一石”约合后世的斤左右,所以三石粮食也就是一百八十斤左右。

        当然此时的粮食以豆、粟类为主,而且发放时也是不脱壳。民以麸(壳)为食,乃是常态,饥荒所致,却不是为了追求后世的健康杂粮。

        步徙每月的薪俸,于正跟家臣们细细商量后也制定了具体的发放标准普通步徙每月领粮食四石,伍长每月领粮食六石,两司马每月领粮食十石,卒长每月领粮食二十石。

        这样,普通步徙每月的四石折合下来大约是一个月二百四十斤粮食。看着不少,但一来这些粮食都是带着壳的;二来此时食物缺少荤腥,一个成年人只吃主食,一顿便能吃上两三斤;三来这是要养活一个四五口之家的一月口粮。

        所以这个标准在于正看来有点低了,不过西门吉等家臣却一致说这已经不少了,他们给出了此时的一种算法。

        步徙薪俸每月为四石,一年就是四十八石,而普通农家一年劳作百亩之田(约合后世亩),年节好时也不过收获百石左右的粮食,灾荒之年更不用说了。

        就这么点粮食还要上交一成左右给诸侯奉公,四成左右给领主赋税,剩下大约石的粮食却要养活整整一家。所以每到灾荒之年必定会饿死人,因为即便是之前的丰年他们也根本存不下多少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