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是长安大明宫和中书门下联合发出的,自商洛到襄阳,再从襄阳到江陵府。
很快,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樊泽接到指令,飞出文牒:“出各州团结子弟,赴荆门捕拿淮西来的盐商,搜查籍没其储在邸舍堆栈的货物,不得有误!”
几乎在官军船队自汉水入长江,进抵鄂州城下时,鄂岳都团练使、武昌军节度使李兼也已同样得到消息,便把得赦返镇的杨凭、柳镇给唤来,“朝廷有急令,捕拿汉阳镇所有的盐商。”
杨凭、柳镇已经察觉,便请示说:“这真的是?”
“然也,以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不能了。”李兼说,“原本山南东道、荆南、鄂岳、湖南、江南西道数镇不产盐,都是江淮东南之人,来此贩售海盐。自从吴少诚割据以来,航运屡遭劫杀,那么每年还能来荆门、汉阳、宜城等处卖盐的商贾,其实身份不难猜测。”
是不难猜测,因为他们都和淮西镇有勾连:所得的利润,是要缴纳部分给吴少诚的,此外还会替吴在这里方镇购置些紧俏物资,如绢布、药材、木材、粮食等。
“现在朝廷光复河陇,度支司已统合河中、河东、朔方、陇右、三川及巴夔的盐,中书侍郎高岳、门下侍郎陆贽先前密奏圣主,便要以西盐返济荆襄鄂岳地,来斩断吴少诚向这里伸出的手脚。”
“那此后?”
“没错,度支司认可的西盐有统一的布囊包装,且有准可贩售的货引凭证,若无的盐商、盐乃至堆盐的邸舍货栈,统统目为里通淮西的逆产,加以罚没!”李兼的话语充满了不容怀疑的成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