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拌

五十五前看话剧 (1 / 2)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文明戏的衰落,大概和话剧的兴起有关系。天津是北方话剧最先活跃起来的地方,记得有文章介绍曹禺先生就在天津上学时演过话剧。

        “七七”事变前,我记得看过一场话剧,什么故事忘了,只记得一位穿西服的少爷把一只很漂亮的花瓶当场打碎,使我很心疼。

        但那时的话剧多半是学生们的业余演出,大规模的职业剧团演出,是四十年代的事。

        最先引起轰动的,是上海电影明星们到北方作

        “淘金演出”。天津一些人一向看北京人是

        “老土”,认为自己是受过洋文化洗礼的;可天津的某些青年人又对上海人颇羡慕,不论衣服式样,发型装饰,总认为上海比自己又时髦得多。

        天津人看的电影除了外国片就是上海片,对上海的电影明星是颇为崇拜的,上海电影明星到北方来

        “活人上台”,这就有极大的号召力。那阵上海的明星们犯了什么瘾不大清楚,突然掀起了成帮结队来京津两地演话剧的热潮,顾兰君来演《武则天》和《原野》,白云来演《秋海棠》,徐莘园来演《陈查礼大破黑猫盗》,韩兰根也带剧团来过,此外还有什么不见经传的

        “绿宝剧团”之类,较严肃正派的话剧团也有,如石辉、白文等的苦干,来北京演过《秋海棠》,唐若青唐槐秋的中旅,演过《清宫秘史》,王元龙组成个南北剧社,演《明思宗》。

        青年人一时把看话剧当作紧跟潮流的时髦事儿。爱看,自然就想演,况且在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演话剧会说话就行,不心像学京剧那样坐科八年,渐渐便有不少人从事了这个行业,并且组成了北方的话剧团。

        今天中国影剧界不少名演员,如于是之、谢添、郑榕,都出身于天津,中国许多地方话剧团里都有天津人,很大一部分就是那时撒下的种子。

        在北方话剧团中有个很特殊的剧团就是小蘑菇、侯宝林、荷花女等曲艺演员组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