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拌

挂甲屯的怀念 (4 / 6)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北邻大婶,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擦泪。她说:“斗了我多少遍哪,叫我交代为什么净说替老头子翻案的话,我说了什么呀?”

        她只不过说了点真情实话!

        那一年,男人上水库出工去了,她带着几个孩子里外一个人奔忙,日子很艰难。有一天她正气恼地打怀里吃奶的孩子,老头子听见哭声赶了来一把将孩子抢了过去,一边给孩子擦眼泪鼻涕,一边劝说。她说:“生活苦,连奶都没有了,怎么养得活他呀?你帮我找个主儿送人吧!”老头子说:“既生下来了,怎么能送人?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嘛,还能叫孩子饿着?”第二天早上,送牛奶的来了,放下一磅奶,说是老头子给她订下的。转眼到了小学开学的日子,两个大孩子吵着要上学,可家里困难得连个小书包也做不起,这学怎么上法?正好开学的那一天,老头子提着两个新书包,每个包里装着一支钢笔,笑呵呵地送来了。同时还给做母亲的带来一块新头巾,祝贺她孩子上学这个好日子!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好好学吧,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全指望你们呢!”

        也还是这位大婶,男人从水库回来得了风湿病,她怕老头子知道了又要操心,紧闭着不往外说。可到底叫老头子知道了,他气呼呼地批评她糊涂,不懂得人比什么都宝贵,立即派人把老汉送进医院,并且叫他们守在那里要医生看完再回来。一检查,病很危险了,经过抢救捡了一条命,可瘫在了床上。

        说到看病,对门住的郭风云就泣不成声。他母亲天天早晨在门口扫地,天天碰上老头子,忽然有两天老头子发现这老奶奶没有出来打扫,赶紧找到家去探问,一看果然病倒了。老头子也是马上派人往医院送。可是晚了,没有能救活。老头子难过地说:“太快了,老人家的病太快了呀!”他深深地向死者鞠了几个躬,掏出钱来让郭风云安葬她,对他说:“她劳动了一生,是对人民作了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她!”

        谈起这位老邻居,青年人也有流不完的泪。一个知识分子,抑制着悲痛告诉我。他结婚的时候,怕打扰老人家,没有给他送信。老人家知道了,夹着一包东西找到新房里,开口就说:“你很不对,这样的事不告诉我?”然后拿出一面织锦,又打开一个纸盒,摆出六只不同颜色的酒杯,说这是以前他出国访问时,一位外国朋友送他的,留给青年人作纪念吧。然后执著地请新婚夫妻到他家去作客。到了老头子家里,他亲手给他们弄吃的,弄喝的,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叫他们记住:“一个人要是只为自己而活着,那可不如死了好!个人的幸福要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这个青年记住了他的教导,很快达到了入党条件,可是几次报上去都批不准。原因呢,是他和老头子的这段关系“很成问题”。直到去年,他才入了党。听到老头子恢复名誉后,他找出了珍藏二十年的那套酒杯,全家举杯,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老头子接到命令去三线工作,这在“挂甲屯”全村都是个喜庆日子。大家奔走相告:“我们的老头子又出去工作了!”大家舍不得离开他,又盼着他快走,大家要求他有空时回来“探探亲”。

        老头子和他的身边人员也是既急于离去,又舍不得离去。老头子满面红光、神采飞扬,不住地念叨:“感谢党中央!感谢毛**!我这个共产党员又能为党工作了!”可临到离去时,他却是那么恋恋不舍啊!

        六〇年前后,我们国家困难时期,农村里粮食不足,副食奇缺。可是一次又一次,老头子黎明时一打开大门,门前放着满筐的鲜鱼,整桶的豆油,满袋的白米……连个字条也不写。他不叫人动,看看谁来注意这东西的下落。从黎明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巷子里人来人往,却像是商量好了的,谁也不动它一下,谁也不看它一眼。老头子和大家只好含着泪收进来,和着泪吃下去!

        我亲爱的人民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