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六岁那年,皇上钦点林如海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不得不举家由苏州迁往扬州。无奈贾敏一直缠绵病榻,不能离去,所以贾敏留在了苏州老家。贾敏曾想让林黛玉和林谨玉留在自己身边,被林如海拒绝了。他直截了当的说:“你如今的身子,如何能教养子女。玉姐儿谨哥儿还是跟在我的身边比较好。”
贾敏又想着让自己身边的大丫鬟跟在林如海身边伺候,林如海知道她是想按个眼线,也不知道贾府来信又说了什么,她怎么这么执迷不悟呢!“不必了,你好生养病才是。玉儿如今也大了,可以让她练练手了。至于伺候的人,府里不是还有几个姨娘吗?有她们就够了。你的丫鬟是你用惯了的,还是留在你身边吧!好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林如海走后,贾敏伏在枕上痛哭,张嬷嬷心疼的不得了了,“嬷嬷,我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老爷眼见是恶了我,两个孩子和我也不亲近,我如今活着还有什么趣,倒不如死了干净!我如今这活不活死不死的样子,也不敢写信告诉母亲知道,我心里好苦啊!”
“我的小姐啊,你怎么可以这么想呢!你想想老祖宗,你想想老奴,老奴的女儿一生下来就夭折了,说句僭越的话,老奴只把您当做自己的亲女儿,你这么说,不是挖老奴的心吗?”
采青等人也哭个不停。忽然,张嬷嬷说道:“小姐,你不要泄气,我们不能待在苏州,夜长梦多,万一老爷娶了二房什么的,那就不好了。老爷虽不让夫人一同前去,但是我们可以等老爷走了之后再悄悄出发,宁可路上慢点只要能安全到达就好。难不成夫人去了,老爷还能把你撵走不成!至于哥儿姐儿,现在还小,等他们大了懂事了,自然知道生母的好,难不成他们还能帮着外人对付小姐你吗?”
贾敏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
张嬷嬷见贾敏有了精神,高兴的不行,也恢复了精神,“夫人放心,这件事就包在老奴身上!老奴一定会办妥的。”
果然,等林如海前脚刚走,贾敏等人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跟在了后面。等到贾敏等人赶到扬州林如海的官衙时却是哭丧着个脸,因为贾敏在路上一病死了。原来,贾敏的身子根本不适合长途跋涉,尽管马车布置的再舒适,走的再慢,还是不行!
张嬷嬷等人死的心都有了,若不是自己,贾敏此时还好好的在苏州老宅养息着呢!即使不能下床,可她好歹还是林府的主母啊,可现在呢,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还说什么呢!
其实林如海半路上就知道贾敏也追来了扬州,可他知道贾氏的脾气秉性,不会罢休的。自己不让她长途跋涉,是为了她好,可贾敏不领情自己也没办法。于是林如海派了人远远地跟着保护,再加上初到扬州,接管相关事宜,于是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谁知道
林如海看着贾敏的遗体,因为是冬季,遗体保存的很好,宛如熟睡时的样子,只是睡着的人再也醒不过来了。一时间,洞房花烛的美好,琴瑟相契的默契,婚姻生活的琐碎,这些过去都涌到了林如海的脑海里,他不禁热泪盈眶。
张嬷嬷看着林如海如此动情,心中愈发悔恨,老爷心里是有夫人的,不过是被夫人一时的举动冷了心,只要假以时日,夫人一定可以挽回老爷的心的,可现在,人都死了,说一切都晚了。“老爷,都是奴婢们不好,是奴婢们没有伺候好夫人。奴婢们万死。只是,老爷,夫人临去前,有些话要嘱咐老爷。夫人一旦去了,担忧哥儿姐儿无人教养,哥儿还好,老爷可以贴身照顾,姐儿后宅之内无人教养,那可如何是好!夫人已经写了封信,让老祖宗将姐儿接到荣国府抚养,且二老爷的嫡幼子名唤宝玉,生来不凡,衔玉而诞,和大姐儿是良配,夫人欲请老祖宗做主,将大姐儿配与宝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