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宋

第427章:宋与西夏的恩怨由来 (2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太平兴国七年,赵光义找了个借口要把夏州李氏亲族全部招到到京城开封,准备根除这个西北最大盘踞势力。然而,当时党项首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有先见之明,深知一旦入京就再无翻盘机会,就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

        雍熙二年,李继迁联合当地势力诱杀北宋驻守西北的将领曹光实,随后乘机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又通过向辽国“请降”来拉拢辽国对抗宋,辽也愿意宋西北边疆出问题,所以就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宋太宗大怒,曾派兵去打击但没能胜利,再次准备用兵时便驾崩了。宋真宗即位,由于面临辽国南下压力,不得不对李继迁采取缓和行动,在得到李继迁继续名义上向宋称臣的情况下,默许李继迁实际控制夏、绥、银、宥今陕西靖边、静今陕西米脂州等地。

        后来,乘着宋辽对峙,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西北重镇灵州、凉州,截断宋朝通往西域的商道,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的影响宋的军力建设。

        此时李继迁已经实际脱离宋独|立了,只不过没有公开立国而已。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即位,选定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同时继续执行向宋辽称臣、以迷惑宋辽的方针,以便宋辽不来干涉自己,积极向不仅适合放牧而且适合种植粮仞的河西走廊发展。

        李德明率兵南击吐蕃、西攻回鹘。由于宋辽相互盯着对方,让李德明再一次拓展了党项人的生存空间。

        此后,李元昊即位,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文武官员和一套制度,在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敦煌、肃州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后,于仁宗宝元元年宣布脱离宋的藩属地位而自立,建立大夏西夏。

        从战略眼光上来看,宋太宗比宋太祖差的可不止一个层次,逃走了一个李继迁,为儿孙辈留下了恁大的一个祸患,自此宋在西线与西夏的战争,从爆发到北宋灭亡便没停止过,其中名将辈出,西军的战斗力也是惊人非常。

        在这其间北宋与西夏发生了五次战争,李元昊为了攻占陕西,发起了第一次宋夏战争,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战伇中,均以宋败告终,然西夏虽胜但消耗亦是很大,特别在定川之战,西夏两路军一路大胜一路全军覆没无力西进夺取陕西,掠夺所得远远不如消耗,得不偿失,双方最终议和。

        由于西夏占据了横山,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利之势,北宋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劣势。在占据地利之势的西夏随后又发起了第二次对宋的战争,而这一次以西夏大败结束,毅宗李谅祚受伤一年后死去,西夏国势渐颓,逐渐处于守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