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

第490章 撤军的意 (3 / 1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正像高尔察克的告同胞书中所说的一样,国家对待俄罗斯族同对待其他民族一样,都是公平的,并没有刻意打压。他们现在的国会议员数量少,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现在的实力、影响力不足,他们还没有作出相匹配的贡献,还没有取得多数民众的认同。

        当然,中央这么做,也不是在一味的迁就俄罗斯族人,这只是特殊时候的做法,在给了一棒子之后奉上的一颗甜枣,这种事情不可能永远是这样,未来也不可能总是以民族比例来安排同等数量的省市长或地方议会,想要出现更多的省市长,就要俄罗斯人自己出现更多有才能的人,并展露出自己的才华,想要出现更多的国会议员、地方议员,则需要俄罗斯族加强自身实力,在商界,政界,军界等等方面展露出实力,取得民众的认同,因为议员是由民众直接选举出来的。

        而如果俄罗斯人不能作出相匹配的贡献,或者没有出现太多的有才华的人,莫说增加省市长,议员,就是现有的数量出现减少也是很正常的,宪法对于每个民族的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并不以其民族来区分这些,人口多只能表示他们的基数大,机会多而已。能不能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胜势,靠的始终是各个民族本身的努力与否。

        阿拉斯加已经将新领土直接立法予以吞并了,而军事上对于额尔齐斯河西岸的打击却还在继续,从开始大轰炸到现在时间已整整二十天,整个西岸到秋明,伊希姆,库尔干都成为一片废墟,大量的森林农田建筑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整个西岸满目疮痍,便是稍远的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等地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前线百万大军因为需要固守防线,不能因为躲避轰炸就随意移动,到现在已经损失十几二十万人,而且因为补给不继,还要每天担忧着空中的飞机,可说军心浮动,前线的士兵饿着肚子还谈什么反攻,防守都成问题了。

        仅仅空中打击就让苏俄陷入了如此困境,可说严重颠覆了苏俄军政界所有人的认识,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在鄂木斯克他们能够坚守近一个月之久,是多么的幸运。到这个时候,他们也才知道当初在他们看来可笑可叹的日本人为何会在阿军实际上还没有大规模登陆其本土时,就向阿拉斯加投降。

        原来飞机不只是辅助性的攻击部队,在特定情况下,他是一支比陆军,海军都不逊色的主攻部队……它同样可以给敌人致命打击。

        西岸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也让一直坚持托洛茨基观点的人产生了动摇,就连托洛茨基本人都已经认识到了他此前的结论多么可笑。阿拉斯加不过损失了十几架飞机,没有出动一个步兵,却已经让西岸百万军队损失了近二十万,直接经济损失都已经无数计算,最糟糕的是,他们对此束手无策,飞机不是说造就能造的,他们现在在空中完全没有任何能力阻止阿军。后勤补给不能即时供应,再这样下去,西岸还守得住吗,现在他们还有大军,阿军不会发动地面进攻,但当大军就这样被消耗掉了,西岸防线自行崩溃,阿军会趁势再次攻过额尔齐斯河吗。

        答案是肯定的,阿拉斯加人从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也许到那时他们再一次发起攻击,将战线推到乌拉尔,甚至欧俄也不是没有可能。

        “必须停止这场战争”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央委员会议上,托洛茨基一反常态,推翻了自己的观点,以极其坚定的语气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不像以前,没有人马上反对,甚至包括一直坚定主战的布哈林都沉默了,以前相对偏向主和的莫洛托夫,加里宁,加米涅夫等人则是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此前同样主战的朱加什维利则拿着笔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乌里扬诺夫则双手抱胸,他的面前放着一份清单,厚厚的清单,这是前线遭受的军队、平民、补给损失数字,至于经济损失数量无法估量,这份清单上算不出来,但谁都知道,经济上的损失才是他们最无法承受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