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廿二三年,霜染层林之际,十六岁的宴苍戟受封归京。这位自小便在西关军营摸爬滚打的少年,望着京城巍峨的宫阙,心中挂念的却是西关城头猎猎作响的军旗。他毅然请旨重返边疆,马蹄踏碎满地霜华,待回到西关,已是深秋。
昭明廿二四年夏,十七岁的宴苍戟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初次辉煌。西北大漠,烈日当空,沙砾在热浪中翻涌。
盘踞在此的马贼团伙,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长期劫掠往来商队,令边疆百姓苦不堪言,商路也几近断绝。宴苍戟主动请缨,带领三千精锐骑兵深入大漠。他巧妙利用沙漠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深夜时分,趁着马贼们酣睡之际,发起突袭。
月光下,少年将军银枪闪烁,如鬼魅般穿梭于敌营,所到之处,马贼纷纷倒下。此役不仅剿灭了盘踞多年的马贼,还缴获了大量的马匹与物资,打通了中断许久的商道,边疆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宴苍戟的名字也在百姓的传颂中渐渐响亮。
同年冬,邻国趁国内忙于年节之际,派遣小股部队在边境频繁骚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宴苍戟闻讯,不顾严寒,率领八千轻骑疾驰边境。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宴苍戟设下埋伏,当敌军再次入境劫掠时,伏兵四起。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寒风呼啸,雪花飘落,少年将军的战袍被鲜血染红,却依然斗志昂扬。此役大获全胜,不仅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还顺势收复了被敌军侵占的两座村寨,稳固了边境防线。
昭明廿二七年春,草原部落蠢蠢欲动,企图联合起来南下劫掠。
宴苍戟洞察到这一危机,提前在险要之地布下重兵。当草原联军气势汹汹而来时,迎接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宴家军。草原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四处逃窜。宴苍戟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数十里,缴获了大量的牛羊和战马,还迫使草原部落首领前来请降,签订了和平盟约,边疆迎来了难得的安宁。
昭明廿二九年秋,二十二岁的宴苍戟领命征伐赵国。彼时的赵国,倚仗着易守难攻的雁门关与十万铁骑,妄图与吴国分庭抗礼。
宴苍戟亲率五万宴家军挥师北上,首战直指赵国边境重镇平邑。他暗中收买当地流民,获取城内布防图,趁夜派出死士点燃粮仓,待赵军大乱时,率领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平邑城头,宴苍戟长枪挑落赵军帅旗,赵国第一道防线轰然崩塌。
此后数月,宴苍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下三城。赵国国君大惊,急调驻守雁门关的精锐南下驰援。
宴苍戟却不按常理出牌,他留下少量兵力虚张声势,自己则率领三万轻骑绕道奇袭雁门关。正值隆冬,雁门关外风雪交加,赵军以为天险可守,防备松懈。宴苍戟让士兵口衔枚、马裹蹄,悄悄逼近关隘,借着夜色攀越城墙,里应外合之下,一举夺下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