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书(四川日记)

陪都旧事 (1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2025年4月24日

        创建时间:2025/4/2413:42

        更新时间:2025/4/2422:04

        作者:159>
标签:陪都旧事

        成都有一个千年不变的邻居,就是重庆。到底成都和重庆有着怎么样的恩怨情仇呢,其实很难一言蔽之。多年前,成都的散打评书大家李伯清远走重庆,据说是因为成都不愿意为李伯清提供一个体制内名分,于是李伯清只得投靠了重庆市人民文化馆。说来道去,还是公职的诱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李伯清几年后又重新回到了成都,不仅回到了成都还去峨眉山做了出家居士,这实在有点有趣。在江湖上漂泊了几十年的李老师一直没有出家,怎么只进了体制内两三年就闹着要青灯古佛的寂寞余生呢?这里面的奥妙是我们一般人妄测不到的吧。

        可见体制内未必就是很多人想象的人间天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有的人来说进体制可能完全就是一场灾难。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是成都的体制内更侯门深似海呢,还是重庆的体制内更云深不知处呢?这实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想当年蒋某人败退大西南,于是定重庆为陪都。什么是陪都?就是副首都,可见重庆是可以和北京,南京相媲美的政治大都市。蒋某人为什么不定成都当陪都呢?多半还是因为成都的政治太低级,太世俗化,实在是上不了台面的。只有重庆的政治环境有点内涵,有点气魄,是拿得出手的制度范例。

        我的中学同学明高中毕业去重庆四川外语学院读大学。明说:“重庆就是比成都好,重庆的那个夜景啊,成都根本比不了。”遗憾的是,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过重庆,这很让人气馁。但这并不表明我对重庆一无所知,事实上我对重庆有很多了解。小时候在姨父家玩,我翻开姨父的照片集,看见了一张姨父穿件精神白衬衫在解放碑的单人留影。我问姨父:“这是哪里?”姨父说:“这是重庆,你还没有去过重庆吧?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气势不是成都可以比的。”小小年纪的我于是对重庆很向往,想重庆到底有什么气势是成都比不上的呢?

        明说:“我们学校隔壁就是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人说川外的婊子,西政的汉子,就是这么来的。”我听了很吃惊,重庆就这么评价自己的两所着名大学吗?要在成都,不得说“川师的仙女,西财的帅哥”了!重庆人啦,骨子里有一种反叛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使得他们往往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弊病。而弊病一旦指出,被指的那个人或者单位就不得不做出整改,重庆的气势就是这么来的。

        我成了精神病人之后,开始在家赋闲。那个时候,每天打开电脑全是重庆的新闻。那个时候重庆热闹着呢,薄熙来唱红打黑,王立军铁血治警,黄奇帆长袖善舞,文强背时倒灶。重庆的新闻好看,好玩,精彩无比。对比重庆,成都就是一潭死水,难怪成都作家李劼人要写一本书《死水微澜》。可笑的是《死水微澜》实在算不上是一本红色的书。这本书对封建制度下的成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要说有多红实在也没看出来。事实上《死水微澜》是连红色革命一并进行了讽刺的。解放后,李劼人当上成都市的副市长,算是文人从政的典型。就是不知道共产党看上了李劼人哪一点,要知道李劼人的其他作品更是荒腔走板,怪诞不经。李劼人是红色革命家吗,让人疑惑。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天回镇旁边的植物园上班。中午我们单位不管饭,于是我就悠闲的游荡到天回镇上去解决午饭。天回镇就是《死水微澜》的故事发生地,可现实的天回镇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微小镇子,全镇就一条主街。主街上唯一看得过眼的餐馆是一家肥肠粉店和一家豆花面店。这两家店我都光顾过,肥肠粉的味道说得过去,豆花面虽然是素的,但考虑到一碗只要六块钱,也就真是千值万值了。说到底,天回镇真没什么可写可玩的,她的规模远远比不上龙泉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