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第八百零一章 超级英雄电影最好的时代 (3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自1977年以来,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票房宠儿,此类型诞生出无数经典商业大片。现在,这个位置却在逐渐让位于超级英雄电影,这种电影改编自曾经风靡全美的漫画,且杂糅了动作冒险幻想科幻多种类型,慢慢成为全球通吃的商业电影。

        实际上,曾经的好莱坞根本不依靠外星人和戴着面具的超级英雄挣钱,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还有长盛不衰的动作片,都是电影制片商眼中的宠儿。

        时移世易,超级英雄成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偶像,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市,附身于现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当美国人从一无所有的荒野建立并走入了现代都市,皈依于法律与秩序之后,现代工业就把人从广阔的土地压迫到了工业流水线,都市文明要求每个人都如同电影《摩登时代》或《大都市》里的工人那样成为机器的附庸,人们无法再骑马闯天涯,无法像旧日的牛仔那样藐视不合理的法律规则,无法再体验到原始神话传说的神秘力量reads();。

        都市里的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华丽夸张神奇,内心也更为丰富和隐秘,这种英雄必须要超越机械和电子时代的束缚,成为新的神话,承载着新的梦想,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满足了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这种超级英雄是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断流水线生产的,有各种类型样式可供选择,却只要几美分就可以买到,从经济大萧条的1930年代到“后911时代”的美国,还有比这更容易得到,更有趣,更能慰藉心灵的“简易版圣经”吗?

        尤其是911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全美,大众需要新的更有血有肉的银幕英雄,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带来美国精神的复归,带来闪亮的现代科技和时尚崇拜对象。有趣的是,《蜘蛛侠》电影火爆的2002年,刚好卡在“911”之后的第二年。

        不得不说社会形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部影片。

        《复仇者联盟》与传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截然不同,在杜克的设计中,这部影片甚至不需要科幻电影非常倚重的故事,整部影片几乎没有故事性可言,就是一帮超级怪胎从独立到建立团队协作,然后疯狂刷怪的一个过程。

        换句话来说,这部影片搭建世界观远比讲述故事重要。

        以往的科幻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是以故事和角色来吸引人的,比如说1977年的《星球大战》讲述了一个青年得到召唤,离开偏僻的星球,参与到一场宇宙中的正义与邪恶之战中,最终成为了英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