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钢铁狂潮
第1064章 希特勒的野望! (3 / 6)
戈林、戈培尔之类的不必说,自然是一阵歌功颂德,马屁如潮涌上来,不管元首阁下说什么,哪怕是打个喷嚏,都是最为严肃的指示,将其夸大一万倍然后正面宣传出去就好了,至于执行,德国最不缺的就是优秀而专业的参谋人员,和尽忠职守的将领。
事实上,他们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当前的形式,一片大好。在北非,隆美尔率领空前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仅用区区两个师,就把此地的英国人和前来帮忙的美国陆军给彻底击败,并因为警戒过境的美国海军,误打误撞的顺带着扫清了沿海主要城市。
随后,德国重新加大对英国的空袭,特别是掌握空军的戈林对之前的丑陋表现心存不爽,也想着表现一把挽回面子。不过限于德国飞机的各种短腿和奇葩缺陷。随着美国在战斗中被迫迅速升级而诞生的诸如p47、p51等各种快速飞机接连投入战场,光靠190,仍旧疲于应付。
且德国人一贯的以工艺品方式制造武器的习惯,导致了生产效率始终提不起来,面对美国人之前的疯狂流水线,哪怕隔着浩瀚的大西洋。都远远跟不上。
越来越快、火力越来越猛的美国飞机,和英国人顶着轰炸升级换代的“喷火”系列战机造成的麻烦越来越大,希特勒一度以为没什么指望了,心中也有些后悔把空军都给了戈林指挥,以至于弄出这么多的麻烦。
戈林非常精明的一个人,知道必须想办法挽回在元首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地位,果断秘密下令几个飞机制造厂,开始研究仿制从中国弄回来的“飞鲨”。
这些第一代的先进战机,在中国空军已经算是淘汰货。因此才弄到了当时的中央军手里,德国人弄过去后经过拆解分析,认为太过粗糙,除了发动机性能强悍,火力凶猛和装甲厚实以外,似乎比他们的bf109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嘛。
不得不说,严重的工匠作风极大的影响了德国研究人员的判断,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一线作战需要。而是精益求精的在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不断加强,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某些东西。倒是德国人的机械天赋。往往在某些地方做到了极致,弥补了相关的缺陷,或者掩盖一时,最终却拖累了整个的优秀程度,不得不说,相当令人遗憾!
加上当时德国各大飞机制造厂都订单满满。疲于应付,战场上的自家研制战机表现良好,几大公司都没有投入太大力气,随后辗转放到了法国的公司控制下的研究机构,做进一步的仿制。
因为大量使用的法国人消极怠工。各种拖拉,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走私来的原型机除了被拆的七零八落之外,连零部件都丢失了不少,装配不起来了都。一段时间内戈林也没怎么上心,可随着空战形式越发严峻,他开始着急了,下令彻查,才发现结果是如此的令人恼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