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河帮的川菜是一座塔,黎端清就算是塔尖上的那一批人,当年他即使是回到了锦城也是荣归故里,带着名动京城的招牌挂着复兴川菜的旗子,开创了天府楼这个二十多年的高档川菜里的老招牌。
从高价卖川菜的那一刻起,黎端清就在某种程度上被他自己或者一些人捧上了神坛。
蜀地那些老店老馆子里的老厨子们都有着绝妙的手艺天赋的调味,可是川菜本身就有那么一点的“巷子气”,大盆的鱼、大块的肉、食材的价格多低廉也就让菜品看起来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在包装自己包装品牌这一方面,他们跟从富贵窝里打滚出来的黎端清差的太远。
这点差距在商品化的社会里显得格外的明显又刺眼。
所以,黎端清和那些崇拜他的人从没想过,他会遭遇到今天的这种窘境。
做,传出去就是砸了天府楼的牌子,黎大师被人点名做了一道北方最普通的面点。
不做……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搭架子,八万八的金帖早在黎端清接单的时候已经被他的儿子把消息传遍了全城,在这个万元户还勉强挺胸抬头的年代里,这个价格已经能称得上是高价了。
换言之,半个锦城的人都知道今天黎端清要做一桌出手就值八万八的菜。
黎端清是谁,归根结底,哪怕被人喊一万声大师,他还是一个厨师,做了厨师就要尊重客人们点菜的权利,你收了别人的钱,收了别人的帖子,到头来为了个糖三角就说不做,往时髦了说是没有职业操守,往老话里讲那是自己砸了“厨师”二字的招牌,连个“厨师”都当不了,怎么能当得了“大师”呢。
一个外国客人简单的要求,就让黎端清陷入了这样的绝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