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工程师

第四十六章《琉璃之火》 (3 / 5)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林睿没有丝毫气馁,他冷静地记录下结论:「第一次:失败。观测火sE为樱桃红sE,温度过低,估算约为八百度,材料无法充分熔透。改进方案:增加鼓风频率,提高温度,目标火sE为橘hsE。」

        第二轮,他们x1取了教训,让李牛负责,用那台新式鼓风机,几乎是不间断地向炉膛内鼓风。结果,炉火很快便从橘hsE,变成了耀眼的h白sE!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窑炉内部传来了爆裂之声!待炉火熄灭,他们看到的,是无数飞溅的、黏在炉壁上的玻璃碎片。

        李牛被吓了一跳:「林先生,这……这是怎麽回事?太危险了!」

        林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引入了第二种更JiNg确的测温法——「金属熔点标记法」。「火sE只能估算,不够JiNg准。」他从怀中取出几枚早已让阿力打好的、指甲盖大小的金属小球,「此为铅球,此为银球。铅遇高热即化,而银,则需在炉火烧至橘h最盛之时方能融解。下次,我们以银球融化为准!」

        他依旧平静地记录:「第二次:失败。观测火,温度过高,估算超过一千一百度,导致玻璃熔Ye剧烈膨胀而爆裂。结论:需引入熔点标记物,JiNg确控温。」

        陈海挠了挠头,不解地问:「林先生,记这些失败的东西,有什麽用?」

        林睿耐心地解释道:「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我们记下它,就能在下一次,避开它。科学,就如同练枪一样,如果练错了,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便永远无法JiNg进。」

        两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牛主动请缨:「先生,下次,俺来专门盯着那个银丸子!」陈海也立刻说道:「那我,就专门记材料份量的变化!」

        第三轮,他们成功地将温度,控制在了预想的范围之内。当陈海透过观察孔,紧张地大喊出「先生!银丸子化了!」的那一刻,林睿立刻下令,让李牛将鼓风频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节奏。这一次,烧出的熔Ye澄清透亮,让他们大喜过望。然而,当熔Ye在空气中冷却後,却又迅速地布满了如同蛛网般的细密裂纹。

        林睿记录道:「第三次:失败。原因:冷却速度过快,导致内外应力不均。改进方案:需在窑炉旁,加盖一座用於缓慢冷却的隔热退火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