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肯定要比老院儿那边贵些,那边现在一千出头,一个平方,这边我估计得两千多三千,还可以,以后涨的更快。”
张彦明还真不知道这个时候这边的院子多少钱,大概的估计了一下。
四合院,最小的院子也得有两百多个平方,标准院儿就得上四百,后来那些一百多平的其实都是杂院拆出来的,不能叫院子了,只能叫房子。
“这后边要五千多,我打听了,”
张永光说“不过这个价不多,一般也就是三千左右,我问的那家是个独门独院的院儿,标准两进,没拆过。我感觉挺不错的。”
“要卖?”张彦明问。、
“嗯,说了要卖,人家上楼了,这边没人住。现在有楼房谁还在这儿挤呀?”
这就是九十年代京城原住民的真实心态,没人感觉院子有多好,都想着住楼房,坐电梯大阳台,厨房卫生间的全在屋里。洋气,得劲儿。
这会儿楼房不好买,可以说拿着钱都排不上号,住楼房那是能耐,相当牛逼。
“那你还要买?”王静看了张永光一眼“那得不少钱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