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寒门崛起

157、声东击西 (1 / 5)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兰陵一词,最早出现与先秦时期的楚国,北临丘陵山区,往南便是江淮平原,自古以来,兰陵、琅琊、东海、东莞等区域,是一个富庶区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区域。

        永嘉南渡后,这一片区域开始凋零,名门望族都往南迁,老百姓为躲避兵祸,也随之南迁,萧氏便是在这一时期,南迁至晋陵郡。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南迁,有许多眷乡情浓之人,不愿意远离故土,便留了下来,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的繁衍生息。

        自永嘉以来,北方胡虏政权交替,历经后赵、冉魏、姚襄,兰陵几经易主,这座城池已经破败不堪,草木凋零,永和十二年桓温北伐,兰陵重归晋军所有。

        原本兰陵城围三里,城高一丈多,夯土所制,后被晋军修葺,如今城高两丈余,上设有箭楼、女墙、垛口,城外有一个倾斜的缓坡,坡下是护城河,宽约一丈多、深约半丈,常年有水,环绕四周。

        这便是兰陵城的基础防御设施。

        次日,萧钦之找到了萧氏故居,阔别四十年,再见时,烟火鼎盛已不在有,成片的房舍倾塌,宗祠损毁,满目疮痍,杂草丛生,一片焦土。

        站在故居前,萧钦之百感惆怅,犹记得小时候,族长常说起兰陵老家的盛况,如今反差极大,又记得族长曾言祖父萧整南迁时,有一部分族人没有走,如今不知怎么样了?

        远处一个嶙峋的老丈,衣不蔽体,杵着一根拐杖,从残垣断壁中走出,伸着一只枯槁的手,罩在额前,望着那面飘动的“萧”字旗,但见旗下站着一位白衣小郎君,凝视这一片废墟。

        “敢问小郎君姓甚?”老丈操着一口的兰陵方言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