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123章 给领导“讲课” (1 / 5)
赵烨完成了报告,谨慎起见,先是拿给了自家师父和罗政委看过,让他们给把把关。
杨厂长和罗政委拿着赵烨写的报告,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完了再读,反复揣摩。然后互相商量,最后又问赵烨的想法。
总之就这么几页纸,他们三個又琢磨了两天,反复修改了两次,这才觉得没什么大的纰漏了。
报告交上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反应。
赵烨是既高兴又失落,最后也就不去想它了。他又再次背起书包,开始了上学的生活。
校园的生活就简单的很了,尤其是上了大三,跟赵烨一起上课的少了很多熟面孔,也多了很多生面孔。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很多同学转专业,或是去实习里了。
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听不懂课而转专业的,大部分都是突然发现自己更应该去学习哪个专业,然后就转走了。虽说现在国家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但总有更同学会觉得,有一个行业更需要自己,然后就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那个专业里。
就比如微电子这个新开设的专业,在京城大学和水木都大都比较热门。当然了,在这个专业教书的教授也是比较牛的,更有很多也是跨学科转过来的。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远没有后世“人才过剩”的危机。
最后一种消失不见的,也有彻底放弃理工科学习的,转而投入到了文史类的怀抱。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的大学,通常会受到一些鄙视。因为谁都知道,国家最需要的是理工科人才。不过这类人也是没办法,实在是学不会啊,总不能退学吧?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赵烨最近在学习英语,所以刚刚上完物理课的他,急急忙忙的往西语课的教室跑。以前就是赵烨想学,京城大学也没有这样的专业。那时候,想学英语,那就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外国语学院。通常来讲,这个学校培养的不是翻译,就是外交官。像赵烨这样玩技术的,那是凤毛麟角。
这个时代,俄语才是政治正确的。你想学其他语言,那对不起,你这个同志可能有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