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05章 第一台苹果电脑 (2 / 4)
起码在新厂的车间里,赵烨可以从容的安排以老带新的方式,尽快的让新工人适应这样的工作模式。工厂就是这样,尤其是新成立的工厂,一切都没有固定的运行模式。这个时候也是最难管理和控制的时候。
好在有镇南和联合厂的老工人,可以迅速的把整个新厂的节奏带动起来,把好的风气和规则带进新厂里,让这里尽快形成战斗力。再加上这个时候,生产的都是这些老工人最为熟悉的东西,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老职工的权威。
当然,赵烨作为一个大厂的厂长,一线的管理工作不是他的事儿。即便是整个生产部门的运作,也都有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在负责,工厂的管理基本上也是尹书记在主持。
赵烨的任务更多的是大方向上的把握和技术的研发,用尹书记的话讲,赵烨就是掌舵人,决定船往那里开,怎么开船这种事,用不着他操心。
赵烨也不客气,再说了具体事物的管理,也不是他的强项,索性都推给了尹书记负责。
今天,赵烨一大早就来到了厂里的一栋小楼,这里说是小楼,那也是相对于周围比较高大的建筑来讲的。在这栋三层的小楼里,此时聚集在三百多位软件工程师。如今他们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组有四十多人,负责在原来的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修改出一版适用于当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来。
而另外一组人就要多的多了,他们的任务是开发赵烨提出的办公软件。这个大组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分别开发不同的模块和使用功能。
赵烨今天过来,主要的目的还是视察这里的工作进度。赵烨此前已经给众人宣布了他们的个人计算机上市的时间表,对于这个时间表,各个工厂都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生产。在这方面,稍微有经验的工厂管理者,都能从具体的工作安排上推断出大致的进度情况。
可以说,这方面,赵烨一点儿都不担心。而最让他担心的却是软件这方面。在之前,赵烨觉得不过是个软件罢了,再难能有多难?可是,直到最近他把心思从工厂的硬件生产上,转移到软件方面才发现了问题。
对于如今的程序员来讲,当前的开发环境,不是后世那些程序员可以想象的。毕竟,到目前为止,他们连个成熟的开发工具都没有。用纯粹的,类似于汇编语言的方式,开发这样的功能性软件,也真的是难为这些人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