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四零三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中) (2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当天晚上辽东军几位首脑的军帐中灯烛彻夜未熄,军中铁匠技师都被招入,还有大明军当前所列装的各种火器也都被搬进去,一一对照研究……此后不久,在辽东军的营寨中便开始乒乒乓乓响起打铁和木作的声音――中国人的山寨本事开始显现。有些技术难题一时间难以攻克,但另有些纯粹只是思路和想法问题,一点就透。

        比起那位已经研究了火铳许久,却一直没有足够财力和人力去实践的业余爱好者赵翼赵凤翔,辽东军可谓财雄势大。吴小将军一句话全营工匠和资源都能受他调动。而且吴三桂的想法也非常实际――我不指望马上仿造出和琼州军一样的火铳来,但我可以吸收人家实用的地方,对当前火器加以改进,先用起来再说。

        一开始的外观模仿并不困难,一些简单方便的小窍门也很快被悟出,辽东镇的火器仿造之路由此开始。此时的辽东军对于琼海军犹自抱着一种不服气的思想――你们不过器械精利一些,想法奇巧一些而已。这没啥了不起――咱们的天才小将军不也是一看便会?等咱们把这些窍门都摸透了,回头定要压过你们

        ――这些可怜的头脑简单的东北汉子们,他们还不知道这将是一条怎样崎岖的山寨之路:在受到了无数次打击与失望以后,他们才终于领悟到,想要在技术方面盖过那些绿皮,实在是个太过于不切实际的念头……

        ――当然,这是后话。

        不得不承认对方要比自己生猛,又偷学了人家的知识,辽镇军将对那些绿皮短毛的态度终于客气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敌视,更不敢再有轻蔑之心――至少在他们的武器仿制成功之前还不敢这么想。

        而山东行营中其他部队的想法也大都与辽东军类似,包括那几位高官,现在他们倒是不用担心有人再敢不长眼的去招惹短毛,把那支部队给逼反了――现在各军经过那片山坡时都绕着走的。

        有人更提议说干脆把山上那个川军营寨撤回来算了,免得双方距离太近难免磕头碰脚惹出麻烦来。不过监军太监吕直却很乐观的表示不必多此一举,因为他派驻在川军中的探子每天都把川军和琼州军的情况汇报上来。

        根据探子的报告,双方相处的很好,非常好

        ――川军营统领王参将现在已经成了琼海军营地里的常客,而且每次都很凑巧的赶在差不多吃饭时候到,于是往往就一起吃个“便饭”了。头一两次这边还拿他当客人待,时间长了也就随意,有啥吃啥――不过话说回来琼海军恢复正常补给以后的伙食水平本就不差,拿来待客也不寒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