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平之战开始

第391章 北方风雨欲满楼 (5 / 6)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因此,不论是在对峙丹水之时,或是鏖战西岸之刻,甚至是秦落入包围之后,皆是利于秦而不利于燕也,甚至赵国亦损之不大。秦可得上党之地,而赵复得我燕国之地,此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者也。

        徒留我燕国损兵折将,丢地失土。如此时机,吾燕军岂能出兵焉?”

        不得不说,国相栗腹还是有点子水平的,居然还用起了以己之矛攻子之盾的把戏。当然,看似有理的话语背后,实际上有着巨大的逻辑漏洞。

        很简单的道理:秦国凭什么让赵国轻易撤军?秦国一旦占了上风,又岂会止步于上党之地?与燕军会师于邯郸臣下才是秦王的打算好吧。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什么燕军打不过赵军的情况。

        两国夹击之下,即便赵国不亡,也得狠狠吃顿苦头,而一直苦于没有南下之路的燕军自然可以要求割让东面的几个并不算太大,甚至还有些贫瘠的城池。

        而一旦有了这些贫瘠的城池,燕国向南的通道也就彻底地打开了!燕国便能物尽其用了。

        只是,这样的逻辑漏洞,却不是一般人就能发现得了的。

        而燕王恰恰就是那群发现不了逻辑漏洞的,甚至因为以己之矛攻子之盾的把戏,燕王显然更愿意相信国相栗腹之语。

        “既是如此,此时我军依然不是赵军之对手,国相又为何在此时建议寡人出兵伐赵呢!需知,此时秦国是不论如何难于派出兵力进行增员的啊!”燕王不解地问道:“更何况,昌国君与将渠之言,也有其道理,赵军如今的军心士气,却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