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住下,高宠来到钱济琛的客房,他想补一些箭支,上次在金家寨的战斗有些损耗,且对未来的行程的不安全感,虽然出发时带了近五万支箭,平均每人有两百支,还有一些钢珠,但总感不足,经不起几场战斗的消耗。
“老钱,日常的用品已安排钱三和大柱他们去补给了,我怕路上有什么意外,我想再定做一批箭支,不知在南阳你有没有门可靠的冶铁坊和木器坊。”高宠对老钱开门见山就说出目的。
“你的考虑是对的,我们要预防万一。箭支可是军品,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不知你要多少,具体有什么要求。”老钱想了想说。
钱家当然有这样的地方,但如果数量很大,是有些为难,他也看到过高家的箭支与平常的不一样,箭头是三棱型,较细长,这是高宠特别设计的穿甲箭,钱济琛不明所以。
“这是图纸,我想箭头与箭杆分开做,能否做三到五万支?,另外我们走后能否现做一批,不少于十万支存在这店里?到时我们回来时好补充,以防万一”高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个数量可要化好些时间。
“做这样多?我们可能来不及,现已到九月底,再过一两个月北边可能下雪,我们买马比较难办,难的是马沿路的粮草问题,所以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最多在南阳休整三五天。我想是不是这样好一点,你把图多画几份,不要说是箭,就叫三棱锥好了,我让我家的各个点沿途准备,在南阳我们就补充一两万支,其它的我让他们准备,不要说十万支就是二三十万支也没有问题。”
两人商量好,连夜去找作坊生产,五天时间箭头能做两万个,但箭杆削起来有点困难,只能做到一万五千枝。轻质木材也比较难找。
把箭的事情搞定,钱济琛安排人员提前出发,让沿途驻点解决后续的箭枝问题。第二天老钱陪着高宠在南阳转圈。他们刚出客栈的大门,只见许多人往城东跑去,很多人还肩扛着长条凳。却是有人摆下了文武擂台比武招亲。
难怪昨天来时这南阳城人员进进出出这么热闹。
南阳多世家,邓家,还有刘家、文家、张家、许家、申家、谢家等等,但最有势力,传承最盛的是邓家,邓禹、邓芝、邓艾都出自邓家,也许是邓禹为东汉刘秀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缘故,邓家在邓州和南阳根深叶茂,就连金国或刘豫也慑于邓家的威名,不敢动之分毫。这也是战后南阳仍是仍然热闹繁华的原因之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