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31章:还乡祭祖 (2 / 4)
在这年代乡下人有种很奇怪的思想,一个家族里或者一个村子里,谁家儿子多谁家就有势力,谁家腰杆子就硬。
杨怀仁的老爹走的早,杨母这种只生了一个儿子的,在族长眼里也不受待见,被族人冷落那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现在不同了,杨怀仁成了三品的侯爷,比一州之尊知州大人的五品官可大多了,至于有没有实质上的职权,那不是杨母会去考虑的问题。
所以杨母见了儿子第一句话,绝不会问这个侯爷是怎么得来的,她最关心的问题,是劝儿子放下手里的事情,先回老家给老爹上坟。
上坟其实用不了多大排场,排场是摆给原来那些看不上她们母子的那些族人看的。
母亲的想法也许很好笑,但是这却也提醒了杨怀仁,无论是谁坐在龙椅上,有人拿孝义做文章,是真的天皇老子都得给开通行证的。
于是杨怀仁当了侯爷之后,第一份上表的奏折,便是要还乡祭祖。
奏折这种高级的应用文,杨怀仁也没写过,于是请了府里的管家来代笔,杨怀仁这才现府里现在是人才济济。
一句还乡祭祖,四个字的正文内容,被态度极其认真的管家给洋洋洒洒整出近万字来。
开头便是称赞官家和太皇太后多么牛逼多么圣明,反正只要不是大宋的皇帝,赵煦都能给比下去,太皇太后被吹得更过分,就差说她活泥巴捏小人造出了人类,还有凭借几块彩色小石头把天上的大窟窿给补了。
杨怀仁觉得这开头的部分,太夸张,其实他们最圣明之处,应该是慧眼识珠,知人善用,把杨怀仁封了侯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