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1971章:大壮的忧虑(中) (2 / 4)
重视农业生产,不仅仅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
能生产足够的食物养活数千万的百姓,能保证每一个百姓不饿肚子,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大壮点点头,这一点他深有体会,在杨府的时候,连奶奶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些地,虽然不多,也产不了多少粮食,奶奶也没有必要种那么点地。
但奶奶还是坚持这么做,就是潜移默化的告诉家里小一辈的孩子们,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管贫富,不要忘记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杨怀仁接着说,“第二点,农业是基础,可并不能只有农业,国家要发展,百姓的日子要想过得好,其他行业同样也要重视。
关键的一点是士农工商,要做到一种平衡,逐渐消除行业之间,以及百姓之间因为职业差距而产生的地位差距。
这就涉及到阶级的观念了,自古以来每一个老百姓在社会中的地位区分都是存在的,职业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阶级不同。
读书人自然是地位最高的,农民次之,之后是工匠,最后是商人,这么说也许很泛泛,但大致的意思你应该明白。
这种天然形成的阶级层次,也不能幻想着就立即消除,而是应该合理的控制他们之间的差距,防止这种势被拉大。
不同阶层之间的距离应该缩小,让阶级之间的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空间之内,否则,阶级之间的势拉的过大,必然会引起阶级之间的斗争。
当这种斗争扩大甚至成为一种广泛的现象,社会就容易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