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019章:毛纺机的重要性 (3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毛毡的防水特性,决定了它是用于制造帐篷的最佳材料,但是收到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况限制,毛毡的价格非常低廉,而且能卖到大宋的数量也非常小。

        比如当下毛毡在市场上的价格,不是论匹或者论尺的,而是论斤称,一斤毛毡根据厚度和质量,价钱大约在三文钱一斤到五文钱一斤上,几乎就是破烂价。

        可以想象,这些毛毡运过送到大宋来,运输成本和商人的利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源头上负责擀毡的蒙古部族百姓,收益大概只有售价的十分之一。

        不用扯什么剩余价值理论,那些蒙古部族的擀毡匠人和牧民们,是受到了极大的剥削的。

        这也注定了蒙古部族的百姓,从骨子里对剥削压迫他们的契丹人有一种天生的反抗心理。

        即便如此,擀毡所用的羊毛,也不足理论羊毛产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北方游牧民族能生产的羊毛,其实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了。

        相反,在大宋,布匹衣料虽然不缺,但冬天扛风保暖的衣服,依旧以毛皮为主,毛皮的价格就相当昂贵了,也只有有钱人才穿的起。

        普通百姓顶多能用得起整张的羊皮,毛皮保暖衣服是几乎用不起的,普通的民众所能穿的棉衣价格也不便宜,而穷苦百姓的麻制棉衣,甚至只能往衣服里填草。

        这样的衣服能有多保暖?

        所以杨怀仁想到了利用羊毛来纺织成毛料,然后用毛料来制作保暖衣服卖给百姓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