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那您就指点一下呗。”吴夺笑嘻嘻。
“康熙晚期,民窑仿成化青花出现了不少精品;其中,有一款落‘成化年制’的鼻烟壶,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吴大志也没再卖关子,“这一类鼻烟壶的落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年’字写得又斜又草,看着像一个‘多’字。”
“我还真没听说过。”吴夺在瓷器上的理论知识,虽然也算丰富了,但终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又是民窑的东西。
“这一类康熙本朝的鼻烟壶,在老玩家口中,称之为‘多年儿’。”吴大志解释道,“本来把‘年’写得像‘多’,应该叫多年,不应该带儿化音。但是呢,这个说法,是从燕京叫起来的,所以就以这种发音方式传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