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那可也真算得上重器了!”
釉里红和青花出现的时期差不多,都可以说是元代。虽说元青花之前也有“宋青花”,但毕竟不算成熟的工艺。
而且,釉里红和青花,工艺流程一致,都是釉下彩;不过青花是“釉里蓝”罢了。青花用的着色剂是钴料,釉里红则是铜料。而出来的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实际上是氧化钴和氧化铜。
不过,青花一经出现,从元代到现在,七百余年一直延续,就没有中断过。
但是釉里红,却时断时续。釉里红是元代创烧,但是技术不行,主要靠碰,孤儿精品很少。
釉里红技术稳定且充分烧制的时间段,就两个:明初、清三代。
铜作为着色剂,很不好控制发色,大大影响成品率。烧不好,不是深得成了“釉里黑”,就是烧没了成了“釉里白”。
明初洪武时期,因为朱元璋的喜好,大力攻克技术难题,大量烧造釉里红,出现了不少精品。
朱元璋是非常喜欢红色的,他姓“朱”,年号“洪”武也和“红”同音,加之朱元璋对青花并不感冒,所以洪武时期的瓷器,釉里红烧造的比青花要多。
当然这个“多”是相对的,因为洪武时期烧造的青花本来就很少。同时,在洪武时期,虽然釉里红烧造技术提高了,但废品率也不低,所以比起其他瓷器品种来,洪武釉里红的总量相对还是很少。而如今传下来的,那就更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