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既然从各方面的形势来看,北伐清虏,与清虏决战,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如干脆把北伐清虏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杨振之所以当众提出在崇祯十五年的四五月间预备北伐清虏,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方光琛所提及的苏州府旱灾蝗灾与米价飞涨、流丐满道的情况,以及中州剿贼战场形势恶化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杨振的这个设想。
一方面,一向号称富庶甲于天下的江南地区,都已经这样了,那么朝廷的财政崩溃,也就近在眼前了。
另一方面,在中州剿贼战场形势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朝廷需要征发或者调集大批兵力加入剿贼战场,自然不可能再听任大批兵马在关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总而言之,杨振断定,自己虽然成功地把与清虏决战的发起时间拖过了崇祯十四年,但是以眼下的形势看,肯定拖不过崇祯十五年了。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杨振这次把潘文茂、王守堂一起叫来议事,原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因为除了要了解关内的形势,他还必须要了解一下金海镇自身枪炮弹药的生产与储备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