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第四十一章 那年庙里梅花新开 (1 / 3)
雅俗十一岁这年,国家又迎来三年一度的秋闱大考,之前浩然二爷家的长生考过秀才后,同年第一次考秋闱失败了,如今足足准备了三年,才又等到了这个跳龙门的机会,长生不负所望,终于桂榜挂名,这下有了举人功名,浩然二老爷家的男丁终于也慢慢出息起来了,毕竟大房三房这一代的男孩子,都已经全考上了。
不过长生高中可不轮到薛姨娘得意,长生放在薛姨娘那里时,一直读书不见成效,后来浩然二爷把薛姨娘的两个男孩子都带走,送到贾夫人身边,让他们受嫡母调教,长生一直待在家塾,也深敬大伯母,知道大礼不可乱,这次能高中,是深深感激嫡母的,不过贾夫人顾及母子天性,也给了薛姨娘不少体面。
贾夫人看薛姨娘现在也没什么宠爱,待在屋里久了难免憋闷,于是就和屋里妈妈们说了一声,让薛姨娘以后想出门去哪里转转都行,但是记得带上人手,不能给老爷丢脸,真要有小官家的娘子想和她结交的,也就给她们说说话。
贾夫人本是一片好心,后来差点叫智谋不足的薛姨娘给家里惹出祸事,这个后面再说。
长生秋闱高中后不久,贾夫人希望长生最好赶着中上明年的春闱,但是这个孩子的资质确实没怎么遗传到他的父亲,人很善良实诚,但是不够机敏,比起自己的大儿子长久,确实是差远了。
久儿第一次没中,就是因为自己感觉自己聪明的很,不好好学也能考的比别人好,后来读书简直就没怎么花心思,所以久儿落榜后,浩然二爷一点都不急,觉得就该让儿子栽个跟头,以后才能长记性,而且那个古怪话少的性格也要改,不然以后官场上怎么混,好在后来长久样样都被父亲调教好了。
其实往往很聪明的孩子,小时候的话很少,雅贤就特别聪明,凡事一点就能意会,但就是话特别少,不过长大就好了,现在在临江侯府,不说则已,一开口,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原来也就是世孙冯茂林痴情不已,现在侯府一大家老老少少,人人都对她真心敬服。雅贤已经有一子一女了,眼下肚子里还有一个,日子过的别提多顺心舒坦,但是不了解雅贤的人,第一眼看到可能就是觉得她不够热情不爱笑,雅贤的性格像从前的贾夫人,可模样和聪明才智却实打实的遗传了二爷,是只拣父母的优点遗传,打小就让人觉得她与众不同,原来雅贤是骨子里太清楚自己要什么了,所以不屑多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浩然二爷对自己的七个孩子,都可以算得上是伯乐中的伯乐,他们能有这样的父亲,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长生的资质比起哥哥姐姐确实是差了不少,二爷的智慧优势,被薛姨娘给狠狠的拖了后腿,可这孩子小时候看起来还是挺活泼的,很会喊人,嘴很甜,给人很机灵聪明的感觉,只在贾夫人接手约束后,才慢慢踏实了不少,到头来,原来人的性格外向和天资聪慧以及人的出息没多大关系,智者往往都是孤独的。
于是贾夫人对长生的教育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稳扎稳打,压根急不来,但也盼着他好,将来就是做不了大官,好歹混个中流,得给他父亲把脸挣回来呀。
读书是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贾夫人只能给长生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想着这孩子心地善良,知恩图报,贾夫人本来也不信佛,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为了家门荣辱,贾夫人在长生中秋闱后,开始往庙里求佛还愿,盼着佛祖发发力,保佑长生这孩子能早日高中。
雅令一次和雅俗说起这事,陈夫人信佛不信僧,家里有佛像,但是不去庙里,雅俗好奇,于是表示想下次和二婶一起到庙里看看,长长见识,雅令拍胸脯保证下次一定带着雅俗一起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