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从英伦开始

078 不值钱的牌坊锭 (2 / 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别看范猛长相上中西结合,但从小就被父亲逼着学中文。所以这些银块上的那些戳记他还是认识的,因此很快就念出了银块上的汉字。

        “光宝通绪天保地保”认出那些凌乱的汉字之后,范猛也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些文字不但内容上完全讲不通,而且字的间架结构也非常烂,就好像小孩儿涂鸦一样。

        “因为这些根本就不是华夏境内铸造的银元,而是东南亚各国的仿制品。”梁恩直接揭开了谜底。原来当年华夏的西南边陲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有着繁荣的国际贸易。

        而在当地的商人们和泰、缅、老挝等邻邦的边境贸易中,银元的流通率并不算高,仍需使用大量白银作为贸易中的硬通货。

        因此包括牌坊锭在内的那些已经退出流通的华夏各省银锭就这样摇身一变变成了国际贸易货币,甚至最后被当成了当地的一种合法货币来看待。

        这么一来,那些东南亚国家除了通过贸易获取大量的银锭以外,还会按照华夏传统银锭的样式字形铸造一批银锭用于满足国际贸易以及本地流通。

        不过因为各国之间语言、文化及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所铸造的银锭,无论在工艺或文字水平都无法与中土相比。铸造水平粗糙、成色混乱、铭文上更是错漏百出。

        比如说梁恩他们现在找到了这些银锭上“光宝通绪”的铭文乃是“光绪通宝”的一种误写,应是参考铜钱铭文,却不懂环读顺序所致。

        至于后边的天保地保则是来自华夏传统民间用于祈福挡灾的花钱,印在这里估计是为了让这些银锭获得神灵的保佑与监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