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书

我看的书 (3 / 46)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说回中国的,中国的我稍微读得多一些。最开始我读的是《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白鹿原》是一本可以看,但我不是太喜欢的。我不喜欢把中国写得如此的幽暗,其实,我们生活中充满爱和趣味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把古老的中国打扮得这么老里老气呢?我们不能轻松一点,愉快一点,活泼一点吗?《白鹿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腐朽的国家,而且我没有从中感觉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的萌发,这让我感觉遗憾。

        《平凡的世界》前面都是一种官本位的文风,崇拜权力,哪怕是一个公社书记,都像土皇帝一样。主人公就在各种权力的交织中,挣扎和翻滚。后面却突然写了一段主人公和外星人的第三类接触,让人啼笑皆非。从官本位一下过渡到了不可掌握的神秘主义,想来有点神奇。《平凡的世界》就是一篇很“神”的,好看,但稍微有点荒诞。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很老的。为什么说它老,因为不管是文笔还是故事情节都活在80年代,让一个,连我都觉得有点过时。《穆斯林的葬礼》就是一本过时的,好的,我这么以为。

        我看过一部中篇《高山下的花环》,出人意料的好。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军事题材的英雄浪漫主义特别能打动我,看这篇,我是看出了眼泪的,哪怕它并不特别的长。我觉得真正好的文字,自己喜欢的,深得吾心的文字要“碰”,要偶遇,要邂逅,专门去寻找反而往往无果。《高山下的花环》就是一篇我偶然读到的中篇,我很喜欢,推荐给你们。

        台湾作家里面,我最喜欢三毛。我记得我看三毛是高中的时候,我拿着一本三毛的选集,入神的着,直到老师走到我桌子面前,我才反应过来。三毛的文字是淡雅的,是忧郁的,也是美好的。因为三毛,我喜欢上一种在旅途中的感觉,一切都在漂泊,一切都在变幻,好像生活不再是一潭死水,变成了一部浪漫的好莱坞大片。三毛是电影的主人公,荷西是电影的主人公,我是电影的主人公,你们全部都成了电影的主人公。

        爸爸对我说:“三毛的书少看,三毛心理不健康。”我觉得有点郁闷,三毛是个很好的作家啊,为什么不能看?我喜欢三毛在洪都拉斯,坐在咖啡馆的大玻璃窗户后面,忧伤的望着外面的小贩和讨钱的小乞丐。想为什么我和他们要活在两个世界,为什么呢?只能请神来回答,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就已经有神性了,那么也只能神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再次去请教我的语文老师:“您看三毛吗?”语文老师点点头:“我看啊。”我嘟着嘴说:“我爸爸说三毛心理不健康!”我看见语文老师的眼神忧郁了一下,然后她没有再说什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表示老师的一种什么态度。但我想,我和老师都是喜欢三毛的,这就很好,很珍贵了。

        可能有人会问我,你读巴金,老舍,冰心,矛盾,郭沫若的书吗?老实说,不太读。冰心的文字我看过一些,能看,但没有一直下去的欲望。矛盾,老舍的文字实在读不下去,巴金的《家春秋》我有的兴趣,以后可以抽时间仔细拜读。郭沫若就有点离谱了,我不太想去看,留给历史去检验吧。

        其实鲁迅的作品我很喜欢,迅哥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盏明灯。我喜欢看鲁迅骂人的话,我喜欢看鲁迅在黑暗中指天画地的舞舞扎扎。我觉得真正的文学家,不应该只是一个巧妙的文字搬运工,而应该是一个思想的火山喷口。就是要喷你一脸黑,然后看你敢不敢当众洗脸,文字的力量到这个时候才显现出威力。如果只是花前月下,功歌颂德,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文字还是要搬运一点意义和神圣的,不然和睡觉有什么区别,一闭眼,两眼黑。

        我有一些喜欢的作家,比如萧红,李劼人。萧红的文字那个幽怨啊,像在黑暗中对着大众叹气,就是要叹给你们看,然后你们才知道原来天是黑的。李劼人的书很有趣,它有点俗,但俗中有趣有乐有生活的恬淡。李劼人像一个老实人在讲一个并不老实的故事,暗地里透着一股黑色幽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