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围绕是否与清廷和谈、以及李鸿章代表资格等问题进行的争论,实际是各国在华矛盾的显现。
俄国支持素有亲俄倾向的皇太后和李中堂,至于英、意、德等国则支持那位变法皇帝。如此争执不下,让八国联军中拥有第二多兵力的德国感到不满。
作为迟迟赶到的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元帅,更是带领联军逼进山西。而德国包藏祸心的举动,吓了英国一跳,同时也让意大利有所不满。
最终在两国的强烈呼吁下,德国不得不就此止步,为清廷乞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至于那位皇太后,为取得各国宽恕,其发布了惩处肇祸诸臣的上谕。几位总督大人也是极力为皇太后开脱,将宣战责任归咎载漪父子身上。
清廷及封疆重臣的这些表现,使列强感到那位皇太后已经头脑清醒了,继续支持这个驯服政府对他们大为有利。另外,欧洲各国也担心抛弃这位皇太后,将可能导致清朝廷垮台,丧失敲诈远东的机会和可能。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列强态度渐趋一致,最终决定“保全”皇太后的体面,开始与清廷议和。
1900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各国公使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12月24日,11国(八国之外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
于是各国的分赃大会即将召开,各国大使都摩拳擦掌试图为本国夺取最多的利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s://m.shoubanjiang.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